榜样的力量——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秦丽娟,山西沁县人,2009-2013年就读于我校法律与经济学法学专业。在校期间,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学生会干部等,并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2012年5月获得山西省首届“黄河律师杯”模拟法庭大赛铜牌辩护人,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三等奖。2013年8月她考取沁县定昌镇小河村大学生村官,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2014年通过山西省公务员考试,考取长治市上党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2017年11月至今,工作于上党区西火镇人民政府,任副镇长。
走向基层,选择平凡
大学毕业后,秦丽娟放弃了旁人看来特别优越的职业方向,毅然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这一岗位。最早得知这一职业,还是源于一篇报道:“选聘大学生村官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目前,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经过在农村艰苦环境的培养锻炼,已经有一大批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当时的她,并不知晓这一名词的真正含义。其实,这一切只源于她对故土的深深情谊。金钱并不能动摇她的选择,走向基层、走向农村,用自己的努力为改变故土面貌做贡献,这才是她真正想要追求的价值。村官期间,她总会将自己初识社会的一些心得写下来,其中两篇《创业之初》、《走在平凡的路上》分别被中国青年网、中组部大学生村官之家等网站发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当她真正走在田间地头的时候,对这句诗才有了更深的体会……成为小河村的一名村官,也就意味着必须要深入基层实践、深入百姓家中、深入田间地头,去了解百姓的心声、感知百姓的冷暖,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百姓服务,协助支村两委将工作做好,当好百姓的贴心人。农村的工作没有大工程、大项目,但是上到落实国家方针政策,下到调解邻里纠纷矛盾,这些都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正是同百姓沟通的多了,才能深切感受他们的内心希冀,才能真正明白他们的幸福渴望。雨季排水矛盾较多,大风天气护林防火,寒暑假期铁路安全,春秋时节植树美化,无论多小的事,只要关系到百姓,就是她心中的大事。帮着村民拉运爱心煤,帮着留守儿童复习功课,帮着空巢老人前往医院……多么平凡的举动却总换来百姓朴实无华的感谢,他们欣慰的笑容正是秦丽娟所追求的梦想。
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秦丽娟协助支村两委做好村内支部建设、环境整治、民调信访和平安村创建等工作,同时还承包了12亩土地和3个大棚,带领村民创办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创业初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会很难。大棚里的温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正逢雨水季节,地里的杂草疯狂地生长,而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的她,除了上班就是在地里拔草,父母看着日渐消瘦的黑闺女甚是心疼,多次想叫她放弃,但是无果,只好也帮着她去地里干活。她没有别人那样华丽的憧憬,没有别人那样看似伟大的愿望,只是不想看着那么多人因为经济拮据而过得心酸,即使她也并不富裕。她想通过创业,去改变一些人的生活,让他们有工作,让他们不难过。
转战阵地,依旧奉献青春
2014年12月,秦丽娟到了上党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成为了法制工委的一名科员。她始终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发扬大学时候奋斗不息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了自身修养,认识了人大工作的实质和内涵,增强了为民履职的意识,提高了为民服务的履职能力。期间,她认真做好代表议案收集工作,对各项议案、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在接待信访群众时,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热情接待,能够及时洞察来访者的诉求及心理,并上报给领导,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得到了来访群众的感谢称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她跟随领导经常入户了解,与所帮扶贫困户谈心,宣传国家政策,建立信息台账,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脱贫信心,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在人大工作的三年时间,让她有了更多的成长。
(图为参加一起土地流转案件的旁听,左二为秦丽娟)
2017年11月,秦丽娟到了上党区西火镇政府工作,分管文化计生、妇联团委教育等工作。2019年7月,接待了三所高校的暑期实践团队,其中包括我校的法律与经济学系团队,她带领大家走到田间地头,深入贫困户家中,帮助大家了解西火镇全镇经济、文化等方面工作,她希望大家能够努力学习,珍惜大学时光。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是秦丽娟对自己青春的誓言,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的青春里充满了奋斗的汗水,失败的泪水,还有幸福的喜悦,正如她当初选择扎根基层时说的,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