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是历史的印记,文化是过往的延续。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深入践行红色文化思想的传播,化学系“四叶草”志愿队于7月1日—7月10日前往山西省娄烦县高君宇故居纪念馆、南峪整编旧址、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寻访红色遗迹,弘扬红色精神。:02
“吕梁巍巍,汾水泱泱。孕育人杰,名扬四方”。

实践活动第一站,四叶草志愿队来到了娄烦县静游镇峰岭底村的高君宇故居纪念馆。这是高君宇的出生地,也是他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时而驻足观看,时而凝神思考,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敬仰之情,为这位年轻伟大的革命先驱的斗争经历深深震撼。一张张图片,一篇篇文字,一件件实物,是高君宇从事革命斗争工作的光辉写照。“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写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诗,他用短暂的一生践行了自己曾经写下的壮丽诗篇,一句誓言,一生作答。
了解高君宇的人生经历,学习他“火花”燎原之志,筑牢信仰之基;学习他“宝剑”斗争精神,勇于亮剑斗争;学习他甘当“历史走卒”的革命情怀,永远心系人民。本次参观学习结束后,志愿队的成员们被高君宇的事迹所感动,也更坚定了继续追寻先辈英烈足迹,赓续红色基因,坚定信仰的决心。
回望奋斗史,瞻望奋进程,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一线,一代代劳动者奋力奔跑。他们跃动的身影,定格成奋斗中国最美丽的画卷,汇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磅礴力量。
实践活动第二站,四叶草志愿队来到了南峪整编旧址。南峪村位于山西娄烦县细米沟深处,吕梁山腹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中,曾经驻扎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五八旅部及其所属部队、养育过共和国的三十多位开国将军和千万名抗日战士,是“硬骨头六连”的发源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八路军120师三支队“驰援冀中,屡立奇功”的光荣历史以及“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的硬骨头六连面对艰难险阻绝不放弃的革命精神。
在这里,同学们有幸参与了南峪旧址宣传片的拍摄。通过为参观的游客们讲解南峪历史,同学们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牢记先烈的奉献与牺牲,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奋斗,把先辈们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实践活动第三站,四叶草志愿队来到了娄烦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随着时间推移,辛勤的劳动人民所产生的智慧结晶也面临失传的困境,保留下来的手艺也就成为了中国代代传承的非遗文化。娄烦也保留了很多的非遗文化,如:精美的刺绣、木版年画、剪纸等。这些文化传承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着娄烦人民的传承与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在宣传保护的基础上得以传承,端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学习和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和内涵,学习老艺人们的“匠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回望过去的峥嵘岁月,每一寸土地都是鲜血浸染的红色沃土,每一处历史印记都凝结着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
此次活动加深了“四叶草”志愿队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了解,同学们会牢记革命先辈的贡献,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在新时代道路上继续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