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8月,长治学院团委根据教育部、团中央和团省委有关指示精神,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百年行奋进 百队践初心”为主题,全校共组建100支队伍,有2000余人参加社会实践。经过前期申报、审核,最终遴选出1支校级示范队、6支校级重点队、14支系级重点队及79支系级实践队。各实践队将深入各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理论政策宣讲、红色记忆寻访等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依托各地红色资源,以寻访红色精神为主线,组织学生开展重走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体育系“礼赞百年征程,寻访红色记忆”实践团队于7月10日赴黎城县孔家峧村、源泉村、南委泉村探寻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记忆。
音乐舞蹈系“追寻红色记忆,情系红色黎城”队奔赴长治市黎城县黎侯镇以及西井镇展开此次实践活动。
2021年7月12日,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古村落寻访实践分为四个分队,开始了他们的寻访实践。
7月10日,我校外语系星星之火队“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景点微讲解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对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微讲解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寻访红色足迹、寻找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2021年7月10日,化学系“薪”青年实践团去到武乡和吕梁两地学习。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从红色遗址中汲取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2021年7月17日,在我校中文系团委专职副书记申莉莉老师,辅导员贾玲玲老师、郭廉卿老师、高冉老师的带领下,中文系“同心•同信•同行”实践团5名成员赴屯留老爷山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7月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左权小分队实践团来到坐落于左权县城内的北街胡同的左权烈士陵园,进行社会实践。
7月10日,美术系八义窑红绿小队参观了红绿彩博物馆,学习了硬坯的制作过程,回顾历史,缅怀革命前辈。
教育系“红途逐志”社会实践团队于2021年7月20日至7月26日深入山西省朔州市塞北革命烈士陵园,寻访园内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学习先烈的先进事迹。
7月11日,我校物理系“红色征程者”实践团队赴太原市杏花岭区牛驼寨烈士陵园与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2021年7月16日,教育系由专职组织员李昂老师指导、学前1902赵薇负责的彤日启航实践团来到晋中市昔阳县大寨村,正式开启了他们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步。
生命科学系红色四重奏社会实践小分队赴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陈家庄的太岳三地委纪念馆开展活动。
外语系红色寻迹小分队于2021年7月10日前往山西省长治市屯留老爷山红色革命基地进行红色寻访。
7月15日,我校音乐舞蹈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宏梦队”,前往上党区南呈村南呈地道进行实践。
“心之源”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旨在为人民服务,同时学习地方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青年。
7月15日,由我校生命科学系支梦涛领队带领我校学生吉靖伟等人和侯马市大学生志愿者联盟的大学生们前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彭真故居进行参观学习。
化学系大同之行团队进入大同市红色记忆馆、博物馆、图书馆,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新青年。
计算机系源于心下乡情团成员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八路军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和凤凰山旧址,再一次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
2021年7月10日,我校化学系“红色岁月”红色实践小队进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光荣院,围绕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通过”红色走读”的方式,寻访退伍老兵,追寻红色岁月。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寻访红色记忆-红色传人实践队一行六人,到平遥县东遊驾红色纪念馆进行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2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心向党”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以“学党史、忆初心、铭党恩、创新路——追溯大同的红色记忆”为主题在大同市红色记忆馆、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开展了的社会实践活动。
化学系寻访红色记忆-阳光小组实践队在7月15日至20日到长治博物馆进行了为期六天的社会实践。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炎帝文化讲解小队发挥自己的本领和特长,在炎帝文化研究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于炎帝文化研究的活动。
外语系“手拉手红色宣讲”社会实践团走进长治市多所学校进行理论宣讲,真正做到了为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增添靓丽的青春色彩。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溢芳宜岱”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一行18人于7月9日前往长治市壶关县树掌镇开展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1日,我校中文系“太行星火”志愿服务实践团赴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丰宜镇中心学校进行志愿活动。
化学系“风启屯留”红色实践小队队前往屯留抗大一分校旧址进行理论宣讲。
“太岳东麓走,青春专项行”社会实践团队,进行理论宣讲。
物理系义务支教实践队,进行理论宣讲。
着眼于帮助和引导更多学生了解、认知当前的乡村状况,在未来踊跃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鼓励并组织学生走进乡村,用专业知识、科研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太岳东麓走,青春专项行”沁源县社会实践团队,参观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郑变和造纸厂(麻纸)。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多样,所营造出的传统文化氛围,更是其他事物难以替代的。
中文系“推普扶贫,语你同行”实践队,进行普通话推广宣讲。共助文化事业发展,增强市民文化自信,以及社会责任感。
7月13-17日法律与经济学系“法经筑梦先锋队”于长治学院定点扶贫村许家垴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刻体验民情及农村生活的艰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美术系绘梦队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助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创作了主要以“麟绛红”辣椒为主题的设计稿,有效打通了专业学生与实践应用,利用美术系的专业优势在屯留区河神庙乡宣传脱贫攻坚精神。
7月10日,我校音乐系“黎城文艺扶贫队”赴长治市黎城县开展实践活动。寻访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7月法律与经济学系“寻迹追光”团队深入长治市武乡县枣烟村开展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知晓民意感知国情,帮助农民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法律与经济学系“正青春,铭党恩,听农说,办实事”国情考察实践队,于7月16日开展了实践活动。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队由张碧星老师和何海斌老师带领去到长治市老顶山进行实地考察。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落实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
数学系实践团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大同来时的路,同时开展了以“争做红色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对党史的学习。
7月12日,物理系“黄花大队”实践团队赴大同市云洲区开展实践活动,感受到了当地深厚的历史风貌与人文情怀,对乡村振兴阶段帮扶村的新农村建设充满了期待。
计算机系“开拓者队”实践团队为深入实施贯彻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了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外语系社会实践团队——“用心聆听 情系留守”芳华调研队,前往屯留县中城村就留守儿童现状情况进行调研活动,刻地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7月10日,物理系“品韵农耕 振兴村落”实践团赴晋中市平遥县襄垣乡郝温村开展实践活动,帮助村民除草套袋,疏花疏果。学到了许多农作物生长的专业知识。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供给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仅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明白了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礼貌的过程。对被服务对象而言,它是感受社会关怀,获得社会认同的一次机会。对社会而言,它是提升社会礼貌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块基石。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自我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了满足。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乐人”,也“乐已”。所以,志愿服务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进取参与。
到老年驿站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这些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在我们社区也赢得的一致好评。一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老年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势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地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我们也要将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传承下去!
青春心向党 筑梦新时代
在长治学院奋斗的日子里
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每一堂课、
每一份收获与感动、每一个挫折或失败
都将成为大家日后最珍贵的回忆
愿大家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在长院度过一段有价值、有意义、
充满美好回忆的大学时光!